庐山市:头雁领航强堡垒 先锋聚力惠民生

近年来,江西九江庐山市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,深入实施基层党建“书记领航”行动,通过强化“头雁”示范引领、深耕“围庐夜话”品牌、创新“星火工程”机制,进一步激活组织动能、提升治理效能、凝聚流动力量,为庐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书记领航:高位推动聚合力
关键少数带头。庐山市委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抓党建“第一责任人”职责,围绕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两大核心课题,精选“聚焦‘服务群众、服务产业、服务项目’,推动‘围庐夜话’迭代升级”“实施流动党员管理‘星火工程’,提升流动党员管理质效”作为书记领航项目,示范引导全市74个基层党组织书记领题项目148个,形成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。
一线破题攻坚。先后召开市委常委会、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会、基层治理现场会专题调度领航项目9次、开展实地调研17次,实行月调度、季评比、年考核,切实推动项目落地见效。深入乡镇、景区一线开展“围庐夜话”活动2次,听取群众意见建议,直面群众急难愁盼,聚力解决重难点问题14个、为民办实事26件。
机制创新驱动。出台《庐山市实施“星火工程” 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方案》《庐山市深化“围庐夜话”品牌创建 推动党员承诺践诺的实施方案》,建立“双述双评”考核机制(党组织书记向上级党委述职并向党员群众述职,接受组织考评和群众评议),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、绩效奖励直接挂钩,推动党建工作从“软任务”变为“硬指标”。
围庐夜话:闭环治理解民忧
聚焦传统民意收集机制难以精准覆盖不同群体需求、服务供给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偏差等问题,庐山市委主要领导以“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”项目为着力点,构建“承诺定诺-亮诺践诺-履诺评诺”闭环体系,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服务、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、从阶段性活动到常态化制度的深刻转变,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。
承诺分类精准化。围绕“服务群众、服务产业、服务项目”重点任务,针对农村、机关、“两新”等8类党员制定差异化《承诺践诺指导清单》,庐山市委主要领导带头下沉农村、社区、商区一线开展“围庐夜话”恳谈会活动,收集民生诉求、意见建议。2025年以来召开“围庐夜话”恳谈会564场,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承诺事项53项、科级党员领导干部承诺事项690项。
多维践诺项目化。推行“三亮三比”活动,窗口单位实行职务身份“双公开”,实现身份亮牌、承诺亮责、服务亮效。开展“围庐夜话·热点问政”活动,创新“市委书记督办-职能部门领办-党员先锋快办”三级响应机制,实现普通件即刻办、困难件3日办、复杂件一周办。设立300万元专项资金,2025年1-6月累计解决沟渠疏通、路面修复等民生项目81个,使用资金约204万元。
闭环评诺制度化。建立“个人自评+党员互评+群评测评+党组织点评”考评体系,将党员表现与职称晋升、评优评先挂钩,有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。分级建立“县处级、科级、一般干部”党员承诺践诺工作台账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72个,形成“党员带头解难题、群众参与共治理”新格局。
星火工程:党员流动不流失
聚焦流动党员去向掌握难、学习参与难、归属感弱化、价值体现难等教育管理难题,庐山市委主要领导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领题项目,在动态管理、创新教育、服务保障、作用发挥上精准发力,切实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。
精准管理明底数。建立“三找一对接”摸排机制(组织找党员、党员找组织、党员找党员、与流入/出党组织对接),按跨省/省内/市内三类划分流动范围,确定流居型32人、长居型85人、定居型134人、旅居型26人,通过“返乡节点集中排查+日常动态跟踪”,277名流动党员精准建档,配套“引导式”“目标式”“共享式”“底线式”差异化管理。
创新教育提质效。推行“六个一”机制(明确一名联络员、建立一个学习交流群、发送一条政治生日祝福信息、寄送一个红色包裹、推送一批党员教育信息、征集一批意见建议),2025年以来发放《流动党员活动证》277本、教育书籍277本,组织开展座谈会25场、“流动课堂”18场、“云端学习”79次,着力提升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。
搭建平台促发展。依托团餐协会会员单位设置“流动党员之家”,在深圳、北京、南昌等地确定“红色蒲公英”流动党员服务站18个,引导流动党员发挥人脉优势助力家乡“双招双引”,参与公益事业,115名流动党员在节假日期间参与基层党组织志愿服务活动。实施人才回引行动,鼓励优秀流动党员返乡创业,推动13名流动党员进入村“两委”班子队伍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